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docx-金锄头文库-z6尊龙旗舰厅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80310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9.20kb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ongji university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工作计划课 题 名 称 个体化视野下硕士研究生 生存境遇及其教育对策的质性研究基于对上海四所高校10名学生的访谈 学 号 1334827 研 究 生 王友粮 专 业 教育学 所 在 院 系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导 师 黎君 副 导 师 王雁 选 题 时 间 2014 年 10 月 13 日同济大学研究生院2014年 11 月 13 日1 研究问题 1)在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用研究(设计)中的科学问题.2)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3)课题的研究目标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问题的提出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

2、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经历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变革历程。然而,在我国社会整体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领域也随着社会的整体变迁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包分配”转变为“自谋出路”,对于这种制度性的变革,大学生群体遭受了“国家依赖感”的缺失和组织归属感的破灭,大学生事实上已经成为决定自身发展轨迹的第一责任人,自我意识、自我选择、自谋生计、自我担责客观上成为大学生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而整体关照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这种生存状态正是中国社会个体化进程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实体现,

3、它是不可避免的,他是中国社会“风险社会”样态在大学生群体的彰显,就像“风险社会”是现代化自反性带来的必然后果一样,大学生的个体化是大学生群体遭遇现代科技理性爆炸式发展累积起来的威胁的必然结果。硕士研究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拉长,他们客观上面临的学业、生活和心理压力较本科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个体化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得到了最大化发挥。本研究试图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硕士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生活境遇和学术生命发展轨迹做一较深入地描述和探索,通过参与式观察和介入研究对象的学术生活世界,考察、思考、叙写硕士研究生群体是如何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卷入整个社会的个体化进程的,他们在应对个体化的过程中

4、遭遇了哪些价值碰撞,如已有经验如何在现实学习生活经验的碰撞下再次洗牌,它们心灵世界经历了怎么的惊险跳跃,诸如普遍的学术信念的动摇、朴素的知识分子情节、对学术的逃离、对选择的焦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和研究。本人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长期以来对研究生群体关注颇多,也为研究生的“尴尬”学习生活动容,诸如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研究生也难以避免的遭遇价值混乱导致的信念动摇、理想迷失和信仰虚无。在社会变迁日益加剧的社会现实中,他们深感“永远不能抓住想要的东西”,他们为“不确定”而陷入焦虑、不安之中。硕士研究生群体他们的生活呈现出私人化的色彩,都为追求自身的“成功之道”而设计出自己的生存状态

5、,反观他们的人际关系,个体从群体中日益分离出来,失去了与他人积极有效的联系,日益走向孤立。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再,大学生之间也缺乏积极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人与人之间多客套话,而不相互理解。大学生在面对制度之网编织的社会时,往往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面面俱到的考虑,并以恰当的方式作出行动,个体并不是自足的,这使得被孤立的大学生对建立积极的的亲密交往的人际关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除此之外,硕士研究生在选择面前的无助和焦虑,对社会公共生活的群体性淡漠,个体意识主导下的发展路径导致的独特生命体验,学术追求与就业现实的缠结,“读书无用论”幽灵般地占据内心,“为自己而活”变成“失败也是自己遭致的”的社会逻辑已

6、经被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大学生所认可,于是,硕士研究生的“为自己而活”的生存状态本质上规定了他们的生活变成了一种“风险人生”,于是就有了此种推理“如果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面试技巧,如果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处世之道”,社会转型期带来的问题很多都强迫性地被转嫁给了个体去承担。这些问题都是大学生个体化带来的生存境遇的群像。对于这种研究生的这种个体化的生存境遇,我们理应去思考我们的教育能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努力去帮助研究生过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完满的有生命感的学术生活。 (3)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近20年来,质性研究在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等领域所进行的研

7、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目前质性研究在国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定量研究、哲学思辨等其他研究模式形成了有力的挑战、补充和提高。时下正在流行的质性研究一般基于解释主义理论,注重对于事物的内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运用描述和解释的方法再现当事人的视角,而不是验证假设、提出建议和预测。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对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学习,对质性研究中的注重“整体性”、“情境性”,注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在对研究资料的概括归纳中建构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特点有独特的偏好。因此对于在读研期间身边所发生的“教育事件”,一直以来很想用研究者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和思考。本研究具有情境性,无论是硕士研

8、究生在“为自己而活”的价值规约下的学习生活方式的选择,还是人际关系私人化倾向,孤独的生命体验,这些都是发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离开了具体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谈论研究生的生存境遇达不到研究效果,因此本研究非常适合注重情境性的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特别注重研究过程中深入接触研究的人和情境,将研究者自身作为研究工具,通过研究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深入接触硕士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比较清楚地了解他们的遭遇和现实,这对于丰富研究生生存状态的研究,丰富个体化理论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活境遇的观察、访谈和理论挖掘,真实地描述硕士研究生在社会整体个体化背

9、景下学习生活呈现的个体化特征,从教育的角度阐发个体化对当下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有利于丰富个体化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解释,同时,本研究以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唤起教育界对硕士研究生生存状态的关注,整体思考在个体化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该做些什么,如何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态环境,如何破解个体化困境,因而,本研究对于丰富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0名硕士研究生的深入访谈,进而收集反映个体化背景下当代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境遇,提炼分析出导致研究生学习生活个体化的社会性深层原因和制度性现实原因并针对原因的挖掘提出改善研究生学术生活境遇的建议,这对广大研究生及时发现自己

10、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调整思维方式,对我们教育的整体改革、良好大学生态环境的营造,更好地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个体,让研究生过上一种完满的有生命感的学术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系统、深入地分析了遭致硕士研究生当下个体化学习生活的原因,构建了因子模型。提出了“学习选择”的教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不确定性的高度认可”、大学也应呼唤“爱的教育”、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个体、加强大学生的生存能力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关注大学生的生存境遇等若干教育建议。本研究从研究生的角度关照教育的个体化现象,从对10名具有典型性的硕士研究生的访谈资料的获取和分析中逐步加深对教育领域个体

11、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真实、可感地描述硕士研究生的现实生存困境,从而引起我们对研究生学术生活、人生境遇的关注,并对改善整体教育生态环境,提升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过上一种完满的有生命感的学术生活有所裨益。本研究在对质性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运用扎根理论本文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来分析10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个体化境遇,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研究生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不得少于2000字)1)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2)研究问题在本研究领域应用上的地位与价值 国内研究现状:个体化理论的引介及中国社会个体化的研究。 “个体化”至今还没有进入国内学术界和思想

12、界的核心概念圈。国内关于个体与社会关系意义上的个体化理论的研究,相比较于国外,尚处于未明晰化的阶段,比较薄弱,主要有以下两种研究取向。第一,对西方社会学家个体化思想的解读。如直面个体读、从个体社会化到社会个体化、在个体化浪潮中的性别身份和婚姻家庭贝克的中的性别和婚姻家庭分析、个体化社会中“社会容纳力”的缺失与重塑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个体、社会与乡村社会转型以个体化为视角、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问题、风险社会环境对当代个体生存的双重影响吉登斯、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解读、后现代:人的个体化进程的加速将吉登斯、贝克、鲍曼等西方著名社会学家的个体化理论引入国内并进进行系统解读。国内学术界谈到个体化理论时更多

13、的将它和风险社会联系在一起,进而强调个体化作为社会问题的面向。 第二,将个体化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的社会现实。如贝克的个体化理论以及对研究中国社会的启示、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中国社会个体化的产生及其条件个体化相关理论述评、中国农村个体化趋势的特征等。阎云翔的著作中国社会的个体化通过对中国农村的民族志研究,洞察到个体化在日常生活领域重塑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从个体与制度互动的视角将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并将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与西方社会的个体化进行了比较。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考虑,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很多都与个体化有关,这些研究有利于使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充分厘

14、清个体化的理论脉络,以更好地解释中国的社会变迁。 2、个体化视野下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教育学方面的个体化现象研究主要集中道德教育和价值观领域。夏庆波、张洪根论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大学生信仰问题认为现代现代风险社会的个体化叙事方式、技术理性逻辑以及不确定特征是造成当下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功利化和虚无化的根源。因此,该论文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建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以应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信仰问题。郑富兴 个体化社会的道德教育问题从“流动性”和“各种冲突社会结构中的个体”确认了中国社会的分化,从“单位”的变化和家庭的多样性角度

15、印证了个体化特征,过去自我封闭下的总体社会已经失去整合性,使得学校道德教育陷入困境。大学生价值观的相关研究则指出了道德教育的困境所在。近年来,对于个体化影响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恋爱等方面的问题有陆续有一些研究成果。彭定光当代社会生活个体化境况中中国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偏失与合理构建认为社会生活的个体化是当代社会的必然现象,它引起了私人生活领域与公共生活领域的分化、个人生活的碎片化、个体之间关系的工具化和社会整合力的弱化,可能会造成中国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偏失,使之形成个体本位、自由至上和为己取向等道德观念。针对这种个体化现象,为了健全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应该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社会责任感教育为其重点。宇业力风险社会视域中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认为面对信任危机、价值选择的矛盾、思维方式变化的思想现实,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关注人的社会性存在、个体化生存、思维方式的跃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了个体化教育在德育和价值观教育领域的研究之外,近几年来,从个体化社会的整体特征思考教育问题,思考教育的使命、教育培养人的规格等根本性问题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如徐俊个体化社会中的教育使命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z6尊龙旗舰厅 > 高等教育 > 生物学

 |金锄头文库z6尊龙旗舰厅的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网站地图